內容提要:【福建土樓】
1. 福建旅游必去十大景點土樓
衍香樓
衍香樓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筑,屬于圓形土樓,坐落在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新南村,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樓的內廳仿府第式建筑,有后堂、中堂、前堂,廳左右側有廂房。廳內及樓外圍墻、左右小門等雕刻精巧,墻壁上書畫精美,龍飛鳳舞。整體布局協調、統一、美觀而實用。土樓凝聚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建筑藝術瑰寶。
裕昌樓
裕昌樓,位于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下版村寮村上節社,建于元末明初(約1368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圓樓。高5層18.2米,每層54間,共有房270間,占地2289平方米,建筑面積6358.2平方米,土木結構,通廊式圓樓;第一層墻厚1.8米,往上逐層減縮10厘米。樓內墻體均以杉木筑建。坐西朝東,為觀音坐蓮穴位。
如升樓
如升樓坐落在福建省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北部,與福裕樓隔洪川溪相望。俗稱米升樓,因規模形狀如同舊時民間計量大米、谷子的竹制器皿(俗稱米升),故名。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建,林氏民居。坐東朝西,單環,土木結構,高3層,直徑23米。每層16開間,內通廊式。底層為廚房、餐廳,不開窗;二層不開窗,設糧倉,三層為臥室。全樓只設一門,樓門、門廳與后廳(祖堂)同在中軸線上。樓內天井中有一口水井。兩面坡瓦屋頂,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構架。
奎聚樓
奎聚樓位于福建省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建成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用了近五年時間建成,已有160多年歷史,占地6000余平方米,三堂兩落,高約15米,現住24戶,107人。一百多年里,樓里考取進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學生有20多人,海外華僑有40多人,正如大門對聯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氣象新”。
馥馨樓
馥馨樓位于湖雷鎮下寨村。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是永定客家土樓群中最古老的一座。占地1275.76平方米,高四層,墻身通體以生土夯成。馥馨樓沒有石基,這是沿襲了中原先祖的建筑技術和建筑形式,充分說明了永定土樓與黃河流域傳統民居的淵源關系。樓四周有四米寬的護樓壕溝,門前設有吊橋通行,其底墻生土摻拌有石灰、紅糖,堅固無比。
深遠樓
深遠樓地處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古竹鄉井頭村,是客家土樓中最大的一座,直徑達89米之巨,置身其中宛如在一座城堡之中,讓人嘆為觀止。樓里四圈,直徑89米,周長289.5米,外圈四層,房子532間;中圈三層,房子250間;里圈一層,房子30間。共有房子532間,里頭最多住著90戶人600余人。
振成樓
振成樓,是客家土樓中的土樓王子,坐落在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鴻超兄弟等人于民國元年(1912年)建造。俗稱八卦樓,以富麗堂皇、內部空間設計精致多變而著稱。
田螺坑土樓群
田螺坑土樓群是傳統民居建筑的杰作,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西部的書洋鎮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為黃氏家族聚居地。土樓凝聚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建筑藝術瑰寶。
環極樓
創建人蘇卜臣,于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建成這座土木結構、規模宏大、氣勢壯觀的大圓寨。全樓四層,高約20米,樓的直徑43.20米,周長130米,底層墻厚1.70米,墻頂0.9米。
承啟樓
承啟樓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高頭鄉高北村,據傳從明崇禎年間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間竣工,歷世3代,閱時半個世紀,其規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1986年,中國郵電部發行了一套“中國民居”郵票,其中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環環相連的土樓,這座土樓就是如今聞名遐邇的承啟樓,承啟樓是一座城堡——一座家族之城。郵票是“國家的名片”,影響力十分深遠,龐大的承啟樓正是借助這方寸的郵票名揚四海。
2. 福建土樓的著名景點
華安仙都鄉鎮大地村的“二宜樓”,是華安土樓的典型代表,是福建土樓的杰作,是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
1、環境最宜居
“二宜樓”背依蜈蚣山。山體逶迤成巒、樹木蔥蘢。樓前曲水回環、視野開闊,近有龜山作案,遠有九峰作屏。左邊獅子山勁拔前伸;右邊虎行山低矮退縮,故添建玄天閣以補風水,使左右均衡。這里秀山環抱,豐水匯集,山明水秀,藏風聚氣。背山能擋寒潮,面水迎接涼風,植被可保水土。土樓與環境有機融合,構成理想的生態格局。既獨具優美景觀,又方便生產生活,確是宜山宜水宜居宜人。
2、布局最獨特
福建圓樓的平面布局有內通廊式與單元式之分。單元式土樓集中在漳州市所屬的平和、詔安、云霄、漳浦、華安等縣。絕大部分單元式土樓,是單個開間為一個獨立單元。而華安大地村的“二宜樓”、“南陽樓”則以多開間作為單元。“二宜樓”環周有十個是四開間的單元,一個五開間、一個三開間的單元。每個單元各自有單獨的出入口、小天井和獨用的樓梯,構成戶內私密性的空間。環樓圍合出中心內院,作為樓內多戶合用的公共空間。按現代的觀念分析,毫無疑問,它具有最好的空間私密性層次,適宜居住。
3. 福建土樓旅游介紹
土樓是福建廣東等地區的種建筑。在福建廣東交界的山區,主要是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和漳州市南靖縣,廣東省梅州市和饒平市。這四個地方都位于山區,土壤和木材竹子資源豐富,又因為在山區,野獸也多,這些地區的人宗族觀念強,所以建造了極具特色的土樓建筑。
4. 福建土樓的景點
華安土樓
[大地土樓群]
大地土樓群位于福建省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距漳州80公里、距廈門147公里,由“國保”二宜樓、南陽樓和“縣保”東陽樓組成,均為蔣姓祖孫在“康乾盛世”所建的大型住宅,是古代中國夯土建筑一大奇跡。樓群受蜈蚣山、大金面山、虎形山、大龜山、獅子山環抱,其擇址呈現出幾何學圖形。樓群的建筑平面布局獨具特色,防衛系統構思獨創,構造處理與眾不同,建筑裝飾精巧華麗,而且山水環境宜人、人文景觀豐富,總體布局貫穿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圓土樓之王”、“民居瑰寶”華安二宜樓為主體的大地土樓群保留著三千年前商代夯土造屋的建筑技術。
[二宜樓]
二宜樓座落于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清乾隆五年(1740年)始建,落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前后建造30年,占地面積9300平方米,直徑73.4米,是省內同類建筑中單體最大的雙環圓形土樓,素有“神州第一樓”、“民居瑰寶”等諸多美譽。二宜樓是單元式與通廊式有機結合的典范,全樓分為16個單元,共有房間244間,樓內共存壁畫226幅,彩繪228幅,木雕349件,楹聯163副,內容有花鳥、山水、人物等。
[南陽樓]
南陽樓位于二宜樓東南側,相距約150米。建于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系二宜樓建造者蔣士熊之孫蔣經幫所建。為雙環圓形土樓,斗拱雕花刻草,裝飾精細;石匾石刻雕工精致,祖堂前的抱鼓石四面雕刻數十種吉獸神禽;門堂供案靈桌等為清代遺物。該樓因背靠獅子山,按中國傳統“風水”理論,意含“獅子踢球”。坐東南朝西北,占地3100平方米,樓高13.25米,直徑51.6米,設4個單元,每個單元均為7開間,共有房間96間。南陽樓在三層設有內外通廊溝通全樓,是土樓中單元式與通廊式有機結合的經典之作。
[東陽樓]
東陽樓位于南陽樓西側,建于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系二宜樓建造者蔣士熊之孫太學士蔣宗杞創建。背靠獅子山,為方形土樓,按中國傳統“風水”理論,意含“獅子踏印”。坐西北朝東南,占地2200平方米,平面高2層、11米,面闊45.81米,進深26米,主樓有住房36間,廳4個,內通廊式。整個建筑呈前低后高,等級分明,建筑設計構思已由防御為主向追求舒適轉化。
南靖土樓
[懷遠樓]
南靖懷遠樓位于福建省南靖縣梅林鎮坎下村東部,距南靖縣城54千米。建于1905-1909年,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內建有五鳳樓建筑,室內楹聯詩對、雕梁畫棟詮釋了“忠孝為本、耕讀傳家”的思想。
[田螺坑土樓群]
田螺坑土樓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西部的書洋鎮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為黃氏家族聚居地。該土樓群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國景觀村落,由1座方樓、3座圓樓和1座橢圓形樓組成,方樓步云樓居中其余4座環繞周圍,依山勢錯落布局,在群山環抱下,居高俯瞰。
5. 福建土樓景區哪個好玩
土樓都各有各的特色,永定有初溪土樓群、振成樓,如果是要看單個規模的可以看內外好幾層的承啟樓。永定土樓的歷史內涵比較深。
南靖的有四菜一湯的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這兩個都是申請世界遺產的代表,另外屬于南靖縣梅林鎮的云水謠風景點是一個風景很漂亮的景點,也是央視連續劇野鴨子的拍攝地,在那你能感受悠閑的小鎮生活,云水謠距離懷遠樓走路大概15分鐘,距離沼澤地上面的土樓,也稱為沼澤地上面的諾亞方舟的和貴樓走路的話大概也是15分鐘,這兩個土樓也是作為土樓申請世界遺產的代表。
南靖土樓和云水謠離得蠻近的。建議如果時間夠的話可以兩個地方都去。南靖土樓開發得不錯但是就是商業氣息重了點。云水謠很美。
南靖土樓是指遍布漳州市南靖、華安、平和、詔安、云霄、漳浦等縣山區的土樓,以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規模宏大、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而聞名于世,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筑"。
永定土樓,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其中最著名的的土樓有-福建土樓王-承啟樓,土樓王子-振成樓,土樓公主-振福樓。其中,承啟樓是福建土樓當中建筑規模最大的,2010年進入世界吉尼斯最大土樓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