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麗江古城】
1、 麗江古城的介紹
隨著悠悠的玉泉水,就來到了被稱為“高原姑蘇”和“東方威尼斯”的麗江古城。麗江古城又叫大研鎮,它是保存最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其中唯一沒有城墻的古城。為什么呢?
據說是麗江最早的統治者姓“木”,如“木”加框,就變成“困”,因此就沒給古城建造城墻。
古城形成于南宋后期,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悠久文化歷史了,面積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三萬人。1986年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除了同蘇州古城一樣具有“小橋、流水、人家”的特色外,還在古城選址、街道和房屋布局、納西民居等方面別具一格。
2.、麗江古城的歷史發展
麗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據今800多年歷史,由麗江木氏先祖將統治中心由白沙古鎮遷至現獅子山,開始營造房屋城池,稱“大葉場” 。古城因為麗江世襲統治土司姓木,筑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所以麗江古城沒有城墻。
南宋(1253年),蒙古軍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阿宗阿良歸附元世祖忽必烈,駐軍于此。
元十三年(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為麗江路軍民總管府。
元十四年(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同年,改麗江路通安州。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明朝,設麗江軍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賜姓“木”并被封為世襲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描述當時麗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櫛比”,明末古城居民達千余戶,城鎮營建已頗具規模。
清雍正二年(1724年),第一任麗江流官知府楊馝到任后,在古城東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門、兵營、教授署、訓導署等,并環繞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城墻。
2002年12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準麗江撤地設市,麗江古城的行政區劃歸麗江市古城區。
2012年6月24日至7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世界遺產委員會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行的第3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通過了麗江古城微小邊界調整和緩沖區的提議,將麗江古城面積3.8平方公里調整到7.279平方公里。
3.、麗江古城的風俗文化
麗江不僅具有獨具特色的人文風俗文化景觀而且兼具了神奇瑰麗、獨一無二的自然名勝。
麗江市位于云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部位,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最高點為玉龍雪山主峰,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屬低緯暖溫帶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境內水利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為云南省重點林區、中國水電西電東送基地之一。
麗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漢族外,共有12個世居少數民族,22種少數民族;旅游資源豐富,有旅游風景點104處,有麗江古城、玉龍雪山、虎跳峽、老君山、束河古鎮等知名旅游景點,先后被評為中國旅游競爭力百強城市 、中國十大休閑城市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中國十大魅力城市、 等榮譽稱號。
當你漫步古城,眼前呈現出一幅古樸,典雅,幽靜的畫面。納西風格的民居鱗次梯比,清清的溪流穿城過巷,一座座小橋如彩虹橫跨小溪,排排垂柳在清風中搖弋。無數小巷彎彎曲曲,縱橫交錯,晃若迷宮。古城中店鋪林立,各式商品琳瑯滿目
在幽靜的深巷里,不時看到身披七星披肩的納西老人,或三五成群,玩著一種古老的紙牌游戲,或神態悠閑地在古城中漫步,或獨坐在屋檐下,若有所思。在古城幽雅的環境里,人的心境頓時變得舒適而歡愉了。在敞開的院門中,你可以看到納西人家的庭院里那爭奇斗艷的各式花卉給你一種“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感受。
麗江古城始建于南宋,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歷代均為滇西北的政治,軍事重鎮和納西,漢,藏等各民族經濟文化交往的樞紐。元初,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金沙江進入麗江,曾在古城一帶駐軍整訓,至今仍留下許多相關的納西語地名。元初,古城居民至少已有千余戶,明初,古城街道建設和集市貿易已初具規模,至明末已呈繁榮景象。
大旅行家徐霞客記述麗江古城:“居廬駢居,榮坡帶谷”,“民房群落,瓦屋皆比”。
4、形容麗江的優美勵志詩句
1、水流雙車轉,橋小百座橫。故道茶馬遠,古柳又新春。——天心洲人《游麗江古城》
2、石板沿街鋪設,水溪穿巷流經。古樓新曲夜升平,鬢影衣香春景。好酒席間無醉,鮮花兩岸留名。鼓聲陣陣嘆枯榮,苦辣酸甜心境。——春堤曉星《西江月•麗江古城》
3、家家流水,塘塘垂柳,五彩石清爽路。桃花源里走一回,攜妻子,輕輕慢步。瓦屋櫛比,院芳香郁,頗好客民風樸。來生木府做閑人,嘆沒有閻王筆簿。——小三皮《鵲橋仙•游麗江古城大硯鎮》
4、高原水鄉不虛名,小橋流水楊柳亭。十里酒吧千年月,絕勝江南別樣情。玉龍雪峰白云飛,藍月湖波翠如翡。甘海子草色漫天,牧歌遙遙駿馬歸。——司馬秋風《麗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