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云南三江并流保護區】
1、三江并流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嗎
云南三江并流保護區是世界遺產。2003年7月,根據世界自然遺產評選標準,三江并流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內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千米的區域,位于中國云南省,跨越了云南省麗江市、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9個自然保護區和10個風景名勝區。地理坐標位于東經98°~100°30′,北緯25°30′~29°之間。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千米,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千米。
2、三江并流風景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內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千米的區域,位于中國云南省,跨越了云南省麗江市、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9個自然保護區和10個風景名勝區。地理坐標位于東經98°~100°30′,北緯25°30′~29°之間,涵蓋范圍達170萬公頃。分為15個不同的保護區,已被分為八個區域,每個都能提供全方位的橫斷山脈的生物和地質多樣性的具有代表性的樣本。
1988年,三江并流被國務院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3年7月,根據世界自然遺產評選標準,三江并流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3、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
三江并流指發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金沙江(長江上游)和瀾滄江(湄公河上游)這三條大江在中國云南省西北部迪慶藏族自治州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內穿過橫斷山脈高大的云嶺、怒山、高黎貢山中幽深的峽谷,并行奔流數百千米而不交匯的自然奇觀。是中國境內面積最大的世界遺產地。
三江并流集雪山峽谷、高山湖泊、冰川草甸、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觀于一體,是世界上蘊藏豐富的地質地貌博物館。
其內高山海拔變化呈垂直地帶性分布,從760米的怒江干熱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匯集了高山峽谷、雪峰冰川、高原濕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等不同類型的地貌景觀。
三江并流地區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海拔達6740米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上覆蓋著萬年冰川,從峰頂一直延伸至海拔2700米的明永村森林地帶,是世界上最為壯觀且稀有的低緯度低海拔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麗江老君山還分布著中國面積最大、發育最完整的丹霞地貌景觀。
這里比較著名的高山湖泊有數十個,其中有瀘水縣高黎貢山的聽命湖,福貢縣碧羅雪山齊術山峰附近的干地依比湖、恩熱依比湖、念波依比湖,中甸縣的碧塔海、屬都湖等,同時還有多處高山湖泊群,如千湖山湖泊群、老君山湖泊群、紅山湖泊群、老窩山湖泊群等。
面積在50平方千米以上,且各具特色的景區就有近百個,可以說是北半球除沙漠海洋景觀外各類自然景觀的縮影。
4、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三江并流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三江并流形成世界上“江水并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
三江并流地區被譽為“世界生物基因庫”,占中國國土面積不到0.4%,卻擁有全國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國25%的動物種數。
由于三江并流地區未受第四紀冰期大陸冰川的覆蓋,加之區域內山脈為南北走向,因此這里成為歐亞大陸生物物種南來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難所,是歐亞大陸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區。
區域內云集了北半球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和寒帶等各種氣候環境類型。共擁有20余種生態系統,占北半球生態系統類型的80%,是歐亞大陸上生物生態環境的縮影,是全世界單位面積內生態系統類型最豐富的地區,是自新生代以來生物物種和生物群落分化最劇烈的地區。三江并流動植物區系組成復雜多樣,有10種動物分布型,21種分布亞型;有10種植被類型,23種植被亞型,90余個群系。
5、三江并流是不是世界文化遺產
三江并流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的山脈組成,涵蓋范圍達170萬公頃。分為15個不同的保護區,已被分為八區域,每個都能提供全方位的橫斷山脈的生物和地質多樣性的具有代表性的樣本。
在地質構造條件控制下,金沙江、瀾滄江、怒江自北向南縱貫全區,被緊束于60~100千米的狹窄地帶,才得以構成世界上“江水并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并造就了怒江大峽谷、瀾滄江梅里雪山大峽谷和金沙江虎跳峽大峽谷。
“三江并流”區域內,南北向的大江與大山相間排列,由西往東依次為高黎貢山、怒江、怒山(碧羅雪山)、瀾滄江、云嶺、金沙江、沙魯里山。從空中望去,三條大江由北往南縱貫全區,平行流動近170千米,繼而形成了“四山并列、三江并流”的地理奇觀。
高黎貢山區 | 梅里雪山區 |
哈巴雪山區 | 千湖山區 |
紅山區 | 云嶺片區 |
老君山區 | 老窩山區 |
(1)高黎貢山區
高黎貢山區是三江并流區域內植物物種多樣性的集中展示區。其中東西綿延的常綠闊葉林,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中,將其列為“具有世界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和“重要的模式標本產地”。
高黎貢山區是展現怒江流域典型地貌特征的博物館,包括了“怒江第一灣”及周邊地區為代表的怒江深切河曲地質景觀,其中的石月亮景點是怒江流域高山喀斯特溶洞景觀的典型代表。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是世界遺產提名地范圍內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2)梅里雪山區
梅里雪山區有瀾滄江流域的典型地貌特征、豐富地質遺跡,更是“三江并流”的旗艦物種——滇金絲猴的原始棲息地。在橫穿保護區的滇藏公路延線及周邊地區,保存著大量的古深海大洋地質、生物遺跡和冰川、造山運動遺跡和廣泛的冰川及凍土地貌發育,是“三江并流”世界遺產提名地比較集中的地質遺跡展示區域。
滇金絲猴作為“三江并流”區域最具有典型意義的旗艦物種,以白茫雪山自然保護區最為集中。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為提名地范圍內的最高峰,由于獨特的地形和氣候因素,至今仍無人成功登頂。藏傳佛教宗教色彩濃郁。
發育于卡瓦格博峰的明永冰川,其冰舌一直延伸至2650米海拔,周邊青山翠針闊混交濕性常綠闊葉林原生狀態保存良好,代表了瀾滄江干熱河谷典型的多樣性自然地理特征。是北半球海拔最低的冰川,同時也是緯度最低的冰川之一。
(3)哈巴雪山區
哈巴雪山區擁有中國緯度最南的現代海洋性冰川、金沙江流域典型完整的高山垂直帶自然景觀。在很小的空間范圍內,集中了從亞熱帶干暖河谷到高山寒帶的各植被類型。寒溫性針葉林是哈巴雪山自然保護區山地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生態系統類型,這類森林以豐富復雜的中國——喜馬拉雅成分為特色,是“世界遺產提名地”最典型的高山針葉林保護區域。
哈巴雪山主峰海拔5396米,是云南高山之一。山頂發育有現代冰川,它和玉龍雪山的冰川一樣,同是中國緯度最南的海洋性溫冰川。高山冰磧湖(黑海、黃湖、灣海),體現了大理冰期時的古冰斗積水而形成的冰川遺跡,是“三江并流”提名地內唯一的“大理冰期”冰川遺跡分布區。
(4)千湖山區
千湖山區位于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小中甸鄉包括小中甸鄉和上江鄉的局部地區,是金沙江流域原始植被、高原湖泊的集中展示區之一。
千湖山片區遍布高山冰蝕湖。據不完全統計,大小不一的高原湖泊有一百多個。其中,以碧古天池和三碧海為代表,具有獨特的高原森林湖泊景觀價值。千湖山景區具有完整而獨特的高山生態系統多樣性,以高山草甸,杜鵑林及云冷杉林為特色。黃杜鵑、黑頸鶴等珍稀動植物棲息其間,是“三江并流”區域內高原生物多樣性集中體現的地區之一。
(5)紅山區
紅山區包含了金沙江流域典型的高原夷平面,高山喀斯特等地貌特征完整的古冰川遺跡和豐富的植物生態系統、高原湖泊等多種景觀類型,是“三江并流”世界遺產提名地景觀資源價值的典型展示區。其中,以尼汝南寶草場、小雪山丫口高原地質景觀具有典型意義。
尼汝——南寶草場集中了高原冰蝕湖——屬都湖,高山草甸——地基淌、南寶,硬葉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古冰川遺跡(南寶),河谷人居環境(尼汝河)高原泉華瀑布(七彩瀑布)等類型多、范圍大、分布集中的景觀資源,是具有較高保護價值和開發潛力的原始景觀資源研究展示區域。同時,南寶河的古冰川地貌遺跡是三江并流區域內發育最完整,展示最集中的第三期冰川地質遺跡。
(6)云嶺片區
云嶺片區位于怒江蘭坪縣境內瀾滄江與其支流通甸河之間。主要保護以滇金絲猴為代表的野生動物及其棲息環境。
云嶺片區內的滇金絲猴共有4群,約占滇金絲猴現存總數1500-2000只的10%。這可能是中國特產的滇金絲猴分布區最南端的種群,有比較重要的保護價值。該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高達76%,大多保持原始狀態,生物多樣性相當豐富。區內野生動物分布廣泛,共記錄到哺乳動物28種,隸屬7目13科。
(7)老君山區
三江并流區域是“三江并流”范圍內金沙江流域下游,主要包含了金沙江流域的“高原冰蝕湖群”,“黎明黎光丹霞地貌片區”作為“三江并流”提名地內典型的高山丹霞地貌集中發育區和金沙江流域景區展示和規范化保護管理示范區,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老君山區主要包含了金沙江流域的“高原冰蝕湖群”,高山杜鵑林、冰川溶洞地貌、高山草甸牧場和高山丹霞地貌等典型的景觀類型。其中,“黎明黎光丹霞地貌片區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8)老窩山區
老窩山區位于瀾滄江流域下游,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瀾滄江西岸中挑和維登鄉境內,是瀾滄江流域的景觀資源類型補充片區,以高山湖泊、高原草甸和野生花卉資源為保護重點,主要景點包括新化湖、老窩山高山冰積湖群,瀾滄江二級支流拉洛河、紅巖洞溶洞、栗地坪野生花卉等,仍處在原始未開發階段。
6、三江并流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價值體現
三江并流區域在展現最后5千萬年和印度洋板塊、歐亞板塊碰撞相關聯的地質歷史、展現古地中海的閉合以及喜馬拉雅山和西藏高原的隆起方面具有比較突出的價值。對于亞洲大陸地表的演變以及正在發生的變化而言,這些是主要的地質事件。這一區域內巖石類型的多樣性記錄了這一歷史,而且,高山帶的喀斯特地形、花崗巖巨型獨石以及丹霞砂巖地貌覆蓋了若干世界上最好的山脈類型。
三江并流區域中的生態過程是地質、氣候和地形影響的共同結果。
首先,該區域的位置處于地殼運動的活躍區之內,結果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巖石基層,從火成巖到各種沉積巖(包括石灰石、砂巖和礫巖)等不一而同。地貌范圍從峽谷到喀斯特地貌再到冰峰,這種大范圍的地貌和該區域正好處于地殼構造板塊的碰撞點有關。
其次是該區域是更新世時期的殘遺種保護區并位于生物地理的會聚區(即:具有溫和的氣候和熱帶要素),為高度生物多樣性的演變提供了良好的物理基礎。除了地形多樣性之外(具有6000米幾乎垂直的陡坡降),季風氣候影響著該區域絕大部份,從而提供了另一個有利的生態促進因素,允許各類古北區的溫帶生物群落良好發展。
三江并流地區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是北半球生物景觀的縮影。三江并流地區名列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十七個“關鍵地區”的第一位。三江并流地區是世界級物種基因庫,是中國三大生態物種中心之一。這里集中了北半球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溫帶、寒帶的多種氣候和生物群落,是地球最直觀的體溫表和中國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避難所,使得遺產具有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