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廬山】
1、廬山錦繡谷
由大林峰與天池山交匯而成。因四季紅紫匝地,花團錦簇,故名錦繡。錦繡谷是因第四紀冰川作用,經過冰川的反復刻切,形成了一個平底陡壁的山谷。毛主席的七絕詩:“暮色蒼??磩潘?,亂云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所描寫的就是錦繡谷景色。
2、廬山三疊泉
古人稱“匡廬瀑布,譽為“廬山第一奇觀”。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澗水匯合,從大月山流出,經過五老峰背,由北崖懸口注入大盤石上,又飛瀉到二級大盤石,再噴灑至三級盤石,形成三疊,故名;勢如奔馬,聲若洪鐘,總落差155米。古人描繪曰:“上級如飄云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極為壯觀,撼人魂魄。
3、廬山含鄱口
位于東南部含鄱嶺的一個山口,海拔1286米。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湖,三座山峰連在一起優如一只張開的巨口,有欲飲鄱陽之水,而得名于含鄱口?! 『犊谝彩侵袊糯笥^日出地之一,最佳地為含鄱亭。登上含鄱亭,極目四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4、廬山美廬
廬山別墅的優秀代表。位于海拔1174米的廬山西谷區南處。是國內極少的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共同居住過的房屋。
現在美廬別墅內所展示的的內容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一為“美廬”留存物品;
二為國民政府要員們在“夏都”政治活動的歷史照片及歷史物品;
三是牯嶺歷史及20世紀30年代所拍攝的廬山名勝照片等。
5、廬山五老峰
廬山主峰,地處廬山東南側,海拔1436米,因山的絕頂被埡口所斷,分成并列的五個山峰,仰望儼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們便把這原出一山的五個山峰統稱為“五老峰”。
李白曾多次登五老峰,并留下詩文:“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覽結,吾將此地巢云松。”意指:廬山五老峰的峭拔秀麗,登上此峰可俯視山下美景。
6、廬山植物園
創建于1934年,位于廬山東谷大月山和含鄱嶺之間,是我國第一座高山植物園。創始人為我國著名的植物學家胡先骕、秦仁昌、陳封懷等教授。植物園位于1000-1320米的海拔高山上,四周環山,年平均氣溫11.4℃,年平均霧日193天,年均降雨量1800-2000毫米,平均相對濕度79.7%,是著名的科研和旅游勝地。
7、廬山三寶樹
因三株特殊古樹而得名。其中兩棵為柳杉,一棵為銀杏。此處濃蔭蔽日,綠浪連天,三棵參天古樹凌空聳立,二棵柳杉,各高40余米,有600余年的歷史。一棵為銀杏,形同寶塔,高約30米,有1600余年的歷史。此外還有“黃龍寺(廬山唯一幸存的寺廟)”、“黃龍潭”、“烏龍潭”、“電站大壩”等。
8、廬山花徑
位于廬山牯嶺街西南方向2公里處,這里海拔高1035米,曾是廬山歷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東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這里被人們譽為“匡廬第一境”,花徑曾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詠《大林寺桃花》的地方。
9、廬山會議舊址
廬山重要的人文景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興建于1935年,曾是蔣介石在廬山創辦軍官訓練團的三大建筑之一。解放后改名為“人民劇院”。毛澤東曾在這里召開過三次會議,分別為:1959年中國共產黨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和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均在此召開。
10、廬山蘆林湖
蘆林湖,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海拔1040米的東谷蘆林盆地,故又稱東湖。從黃龍寺沿石階曲徑上行約20分鐘,便到蘆林大橋。一路密林蔽日,樹干高聳挺拔,夏日人行其間頗感涼爽。蘆林大橋高30米,橋壩一體,攔水成湖,湖水如鏡,似發光的碧玉鑲嵌在林蔭秀谷之中,在縹緲的云煙襯托下美麗。
據說冬游蘆林湖景色更為別致,進入冬季后蘆林湖畔上的樹木結成霧凇,成為了一到壯麗的風景,很多游客慕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