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一、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是世界文化遺產,符合(II)-(IV)遴選標準,遺產主體位于中國廈門市的九龍江出???,是一座面積僅1.88平方公里的海島。
2008年11月2日,廈門市政府決定正式啟動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2014年3月27日,福建省文物局向國家文物局申報2016年鼓浪嶼世遺項目。2015年9月30日,申報文本編制工作基本完成,并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預審文本并通過格式審查。2016年1月29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正式推薦“福建鼓浪嶼”作為2017年文化遺產項目。2017年7月8日以“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為名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景點
鼓浪嶼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美稱
鼓浪嶼擁有51組代表性歷史建筑及宅園、4組歷史道路、7處代表性自然景觀與2處代表性文化遺跡,它們與島上現存的900余棟歷史風貌建筑,共同構成了鼓浪嶼自然有機的空間結構和內涵豐富的城市歷史景觀。
鼓浪嶼近現代建筑群由菽莊花園、美國領事館舊址、日本領事館舊址、天主堂、海天堂構、黃榮遠堂等數十座建筑組成,以華僑建筑居多,既有純西式建筑,也有東南亞殖民地建筑風格,更有將東南亞跟閩南本土元素混合形成的一種全新風格——廈門裝飾風格。
八卦樓
八卦樓原主人是臺灣板橋林家的林鶴壽,由原鼓浪嶼救世醫院院長、美籍荷蘭人郁約翰設計。紅色圓頂是摹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蘭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薩清真寺的石頭房圓頂;82根大圓柱是參照公元5世紀建造的古希臘海拉女神廟的大石柱;柱間平托的石梁和線條,可從希臘雅典廣場的赫夫依斯神廟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臘,后用于羅馬教堂;古希臘的陶立克式和愛奧尼克式柱頭裝飾和壓條下的青斗石花瓶,充分展示中西結合的古典美。
菽莊花園
臺灣遷居鼓浪嶼的富紳林爾嘉,懷念臺北板橋故園,于1913年創建“菽莊吟社”并建菽莊花園。起名“菽莊”,因林家祖上以墾殖起家,故園名中有“莊”;又因林爾嘉的字為“叔藏”,而“菽莊”與“叔臧”閩南語為諧音;另外亦有“稻菽主人莊園”之意。菽莊花園既運用中國傳統園林的造園手法,同時又融合了近代建筑的樣式及西方造園的風格,是中國嶺南地區最重要的近代園林之一。
海天堂構
海天堂構是由菲律賓華僑黃秀烺和黃念憶于1920年到1930年間建成的宅園,由門樓與五座建筑組成的大型宅院,總占地6500平方米。 海天堂構內居中的中樓堪稱鼓浪嶼中西合璧的代表性建筑,整體風格呈現廈門裝飾風格與“嘉庚風格”的折衷。
番婆樓
“番婆樓”,由菲律賓華僑許經權于1927年建造,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建筑布局、立面裝飾、園林庭園設計均表現出強烈的來自本地建筑文化與工藝的影響。該建筑浮雕裝飾的題材非常有趣,除了中國傳統的動植物吉祥圖案,還出現了黑人與白人男孩形象的小天使。建筑前的庭院內園林化的處理也體現出中西合璧的特征。
西林別墅
西林別墅位于日光巖西北側,是1927-1932年越南華僑黃仲訓建造的,清水紅磚墻,呈現出20世紀初鼓浪嶼華僑洋樓常見的立面設計風格。
日光巖寺
日光巖聳峙于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
日光巖寺始建時間大致在明中期。其主殿名為圓通寶殿,為將山頂巨石鑿空后加筑石質梁柱的一間石室,是今天全寺最古老的一座建筑。日光巖寺建筑組群小巧別致,寺院格局不拘泥于常法,隨山就勢;殿宇鑿巖為室,將自然的時空變換與佛學理念相融合,形成了其獨到的景觀特色。
鼓浪嶼是游人眼中的“海上花園”,是詩人眼中“彩色的樓船”,是文藝青年心中的“麥加”,是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活躍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各國僑民和精英的理想居所,它見證了亞洲全球化早期各種價值觀念的交匯、碰撞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