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神農架】
1. 神農架林區
神農架林區,簡稱神農架,1970年經國務院批準建制,直屬湖北省管轄,是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劃。處于武當山,神農架,長江三峽組成的旅游帶上。
神農架林區位于湖北省西部,東與湖北省襄陽市??悼h接壤,西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而瀕長江三峽,北倚十堰市房縣、竹山縣,遠眺武當山風景區。地跨東經109°56′~110°58′,北緯31°15′~31°75′,全區總面積3253平方公里,坐擁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轄6鎮2鄉和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有森工企業林業管理局、1個國家濕地公園,林地占85%以上。
神農架是中國首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三冠王”名錄遺產地。
2. 湖北省神農架旅游景點
冷暖洞
神農架有好幾個山洞,其中最大的一個,當地人給它起名為“冷暖洞”。山洞里到處都是奇形怪狀的石柱、石筍、石簾和石鼓。洞中的面積很大,可以同時容納幾千人。大自然中有這樣的山洞并不稀奇,令人奇怪的是口處有一條非常明顯的冷暖分界線。站在冷的一邊,人們會感到寒風颼颼,直打寒戰,而站在另一邊,卻會覺得暖意融融,如沐春風。兩處距離相近,然而溫度卻相差℃以上。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大的溫差呢?有人認為,洞中的溫度低是正常的,而溫度高的一側可能是因為下面有溫泉,使上面的土地受熱而散發熱量,因而溫度較高。還有人對洞口的結構產生了興趣,他們認為,由于洞口的構造比較奇特,冷熱空氣在洞口處相交,混雜在一起,構成了一道空氣屏障,因此產生了這種奇特的現象。目前,這兩種觀點各執一詞,但都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熊山傳說
關于熊山的傳說由來已久,《山海經》上也曾有過記載。然而熊山究竟在什么地方,卻是大家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1986年,有關專家指出,熊山可能就是神農架地區。這種說法是很有根據的,不僅神農架在地圖上的形狀像一個站立著的熊,而且它的山深處到處都有熊的蹤跡。
神農架地區的熊如果按毛色和外形劃分,大致可分為狗熊、馬熊、棕熊、白熊、花熊和人熊等幾類。其中最有爭議的就是花熊,而最神秘的就是人熊。有人認為花熊就是大熊貓,還有人認為花熊就是狗熊和白熊交配生出的后代。關于人熊,人們的說法就更多了。有人說它是野人,不是熊;也有人說它是地球上除了人類之外的另一個人種。人熊能夠直立行走,能用手抓東西,據說還長著一張酷似人的臉。直到今天,人們也沒有抓到一只活著的人熊。所以人熊究竟是人還是熊,仍然是一個謎。
金絲猴
神農架的金絲猴有黃、灰、黑、白等多種,以金黃色為主,因它的背部毛長達一尺左右,金黃耀眼,華麗柔美,故而得名。它們的尾巴粗而長,臉面呈藍色,頭圓耳長,嘴巴凸出,鼻孔朝天仰,是一種古老的靈長目動物。它們不僅漂亮非凡,活潑可愛,而且通靈聰明。尤其它們所反應出的思維和情感,有時真讓人難以置信。
3. 歷史文化
地方民俗
神農架是殷商文化、秦漢文化、巴蜀文化、荊楚文化源源不斷匯集地,地域民俗文化資源蘊藏豐富,門類繁多。珍貴的漢民族神話史詩《黑暗傳》,優美抒情的民間歌謠,絢麗多彩的傳說故事,構成了神農架民間文學的寶庫,也是上個世紀以前的古老文化封存在神農架的有力見證。由于長期處于原始封閉狀態,自然生態、地理環境特殊,人們深受傳統觀念、信仰、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形成和保存了種種古老、淳樸的年俗、婚俗、喪俗、酒俗、飲食等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唐(堂)戲、皮影戲、打喪鼓、狩獵、薅草鑼鼓、打火炮、吊鍋等成為其主要表現形式。松柏、紅坪、下谷、九湖、新華、宋洛等鄉鎮多有分布,涵蓋國家劃分的十大類別,四十多個小類。
民間傳說
神農架之得名,聯系著一則有關神農嘗百草的古老傳說:遠古時候,神農皇帝為遍嘗百草率眾尋到了一座高山上,但見這兒山勢陡峭,森林遍野,認定必有奇藥密藏,不禁喜出望外。他先教民“架木為屋,以避兇險”;繼教民“架木為梯,以助攀緣”;采得了良藥400種,著就了《神農本草經》,為向天帝復命,才"架木為壇,跨鶴飛天"而去。后人緬懷始祖恩德,便將這座高山稱做了神農架。
傳說中的神農皇帝,即確指炎帝神農氏。神農嘗百草,中華醫藥興,因此在百姓心目中具有九五至尊的崇高地位。遍嘗百草,自然要尋藥物豐足的地方,神農架山林則正合其需要,因為這兒至今仍有“天然藥園”之稱,盛產藥用植物,分木本、藤本和草本三大類,其中上百種具有滋補、養顏功能,數十種富含防癌、抗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