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明清皇家陵寢】
一、 明清皇家陵寢“明孝陵”
南京是大明王朝開國之都,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墓就是明孝陵。明孝陵在南京城東邊著名的鐘山風景區內,確切地點是南京紫金山的一個小山峰,叫獨龍阜玩珠峰。明孝陵是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合葬陵墓,在陵墓動工后一年,馬皇后病逝就葬在這里,因為馬皇后死后謚號“孝慈”,取謚號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1398年朱元璋病逝,與馬皇后合葬。
明清皇家陵寢的重要參照物是朱元璋的明孝陵??梢哉f朱元璋的明孝陵影響了明清兩朝500多年的歷史。自從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后,北京有明十三陵(除明太祖、建文帝、景泰帝以外),明朝一共16位皇帝。
朱棣遷都北京,主要是因為靖難之前在北京生活習慣了,再加上天子守國門的戰略考慮。他也在北京修了自己的陵墓——長陵。后來,陸續形成了明十三陵。
清朝入關后,在河北尋找吉地。順治死后,葬于河北遵化孝陵,這也是清東陵首陵,此后陸續葬入康熙、乾隆、咸豐、同治等帝王。
不過雍正另辟蹊徑,在河北易縣修建了自己陵墓,這也是清西陵的首陵。共有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宣統等葬入清西陵??偠灾?,明朝的陵寢制度影響了清朝,其中明孝陵影響最大。
二、明顯陵
明顯陵是恭睿獻皇帝朱祐杬、母親慈孝獻皇后的合葬墓。
明顯陵由王墓改造而來,是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占地面積大,達183.13公頃,是明代帝陵中單體面積最大的皇陵;其規劃布局和建筑手法獨特,在明代帝陵規則制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尤其是“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明顯陵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并且是明嘉靖初期重大歷史事件“大禮儀”的物證,其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量眾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
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產物,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筑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五百余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對于研究明嘉靖初年的社會思想、信仰和一些政壇首腦人物的命運具有重要作用。
三、明孝陵有4大獨特價值。
一、明孝陵代表著明初皇家建筑的藝術成就。明孝陵從起點下馬坊至地宮所在的寶頂,縱深達2600多米,沿線分布著30多處不同風格、用途各異的建筑物和石雕藝術品,整體布局宏大有序,單體建筑厚重雄偉,細部裝飾工藝精湛,凝聚了當時政治家、藝術家、建筑師們的才智,構筑了一項創造性的皇家陵寢杰作。
二、明孝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綜合體現。明孝陵山清水秀,地勢起伏跌宕,富于傳統文化內涵。陵寢依山而筑,周圍山水相繞,給置身其中的陵寢營造了拱衛、環抱之勢,使明孝陵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高度和諧,堪稱中國傳統文化、建筑藝術和自然環境相結合的典范。
三、明孝陵有中國獨一無二的陵墓神道。其特色在于人工建設與自然形勢的完美結合,完全依山勢地形作蜿蜓曲折的布置,這其中包含了深刻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鮮明的個性特征。神道石刻則風格多樣,造像厚重簡樸,融宏大整體與精細局部為一體,代表了中國明初石雕藝術的最高水平。
四、明孝陵在中國帝陵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堪稱一部研究明清兩代陵寢制度的重要實物資料。它繼承了前朝帝陵“依山為陵”的制度,通過改方墳為圜丘,開創了陵寢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圓”的基本格局,并一直規范著此后明清兩代500多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體制,在中國帝陵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